全球环境服务业产业结构以固废处置服务和污水处理服务领域为主,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政策执行力度逐渐增强,受此驱动环境服务业有望持续升温,前景可期。中国环境服务行业受融资环境影响,整体行业估值持续回调,但在政策大力推动下,未来估值有望触底反弹。
细分行业板块方面,固废处置行业产生量与处置量供需缺口持续加大,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能力将奠定未来固废行业竞争格局。政策风口下,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为大势所趋,然而受公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及政策施行萌芽阶段影响,市场机遇将向产业链中末端靠拢。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垃圾处理末端,在持续扩大的供需缺口趋势下,通过聚焦垃圾主要成分——餐厨垃圾,专注其资源化处理工艺提升及再创新,高筑行业技术壁垒,快速实现市场份额割据与龙头地位巩固。
全球环境服务业整体呈崛起之势,固废及污水处理板块领跑。 全球环境服务业市场的发展与整体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年均增速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总体规模从2012年的8970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12089亿美元。全球环境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置服务和污水处理服务,这两个项目产值合计占到全球环境服务市场的75%。美国环境服务业占据全球最大比重,到2017年市场规模已增至4231.2亿美元,成为拉动美国GDP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其中,固体废物管理所占比重最大,约为40%;废水处理工程其次,占比30%。
中国环保行业下行压力减弱,PPP项目有望单点突破。受经济下行及融资环境恶化影响,2018年以来环保行业估值持续回调,目前行业估值从年初的34倍下滑到18倍左右,下降幅度较大,已经是近十年来的底部,板块安全边际较高。行业受挫,静待资金和市场情绪改善的背景下,政府收紧PPP 项目质量的同时加大项目增量,以刺激基建对冲经济下滑。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库项目比2017年12月末净增1517个、投资额2.4万亿元;管理库项目累计8654个、投资额13.2万亿元。2019 年 PPP有望再获支持,融资环境有望改善。
政策驱动环保行业各细分市场稳步增长,固废处理机遇爆发。“十三五”规划期间,水处理行业的投资空间合计超2.8万亿元,市场增量明显,但龙头企业依旧掌握市场命脉。国家对环境监测重视度只增不减,行业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比维持上涨,市场集中度保持上升趋势,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未来市场份额。国家先后颁布多项政策对土壤修复行业大力扶持,预计土壤修复在“十三五”期间市场空间可达52200亿元,但相比水处理、大气处理、固废处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相比以上细分行业,固废处理行业中城镇垃圾、危害固废的产生量与处置量供需缺口持续增大且处理方式有限。行业政策尚处于萌芽期,行业亟待规范、集中度有限,整体市场面临机遇爆发。
垃圾分类(减量化)及资源化处理为大势所趋。根据国家统计局和OECD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生活垃圾产量保持5%左右的增长,2017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已达到2.15亿吨/年,位居全球第二,高出第三名俄罗斯2倍以上,逼近美国的2.38亿吨/年。持续增长的垃圾产量催化出对垃圾处理效率化及质量化的更高需求,一方面可通过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设施系统,一方面可通过加快建立相匹配的资源化分类处理系统(如湿垃圾厌氧消化沼气发电、干垃圾焚烧余热发电、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
重点布局产业链末端,工艺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驱动因素。垃圾分类行业正处于行业萌芽期,相比经验丰富的日本和德国,我国公民环保意识及政策力度仍待加强。相较于产业链前端,产业链中端的垃圾收运、末端带有技术含量的垃圾处理工艺或带来更高的商业价值。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末端餐厨垃圾处理和垃圾焚烧。(一)从生活垃圾组成成分可以看出湿垃圾在中国城乡生活垃圾组成成分中尤为突显,且在全国各地区生活垃圾中占比均超过40%。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较弱,我国已建成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约120个,项目平均约为200 吨/日处理能力,故我国现有餐厨垃圾处理产能不超过2.5万吨/日,处理率不足10%,产能缺口较大。(二)近年来我国逐渐从填埋处理为主的垃圾处理结构逐步向焚烧为主转变。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各地城市土地价格普遍呈现上涨趋势,造成垃圾填埋的成本走高,另一方面在于城镇化率的推进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基础设施用地供给整体呈现萎缩趋势,垃圾填埋场的用地受限,因而填埋在垃圾处理市场占据的份额逐步缩小。根据十三五规划,焚烧产能将超过填埋产能占无害化比例54%。无论是餐厨垃圾处理还是焚烧处理,其技术工艺的提升及再创新应用成为处理产能提升,满足市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需求的关键驱动因素。